《富阳日报》以《从村庄出发赶赴一场感恩的诗会——富阳90后诗人浩风诗集<行走的风>首发仪式侧记》

发布时间:2014-11-12浏览次数:10

 2014913日,《富阳日报》以《从村庄出发赶赴一场感恩的诗会——富阳90后诗人浩风诗集<行走的风>首发仪式侧记》为题对我校做了报道,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从村庄出发赶赴一场感恩的诗会——富阳90后诗人浩风诗集《行走的风》首发仪式侧记

记者何芳芳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浅吟低唱,体味清音雅韵。

96日下午,沃夫客咖啡馆,浩风诗集《行走的风》首发朗诵仪式暨达夫弄壹号中秋诗会正在进行中。富阳诗人、天津诗人、浩风的同学以及老家场口的乡亲们,50多人因诗歌相聚一堂。从未读过诗的和以写诗为业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们,因诗人浩风相聚一堂。热爱文学的和热爱咖啡的,彼此陌生的人们,因一场诗会而相遇。

这一天,人们在沃夫客咖啡馆里尽情分享着诗歌、文学带来的甘醇与美好,胜却人间无数。

诗会由达夫弄壹号文学论坛、越界出版工作室主办,远景文化、《越界》诗刊、场口镇文化站协办。

缘起:

一部年轻的难能可贵的诗集

浩风,原名冯浩锋,19917月出生在场口镇洪家塘村冯家自然村。这是一个教师世家,从小他便浸淫在书的世界里,写作似乎是生来就会的事。

4年前,浩风离开家乡到天津求学。南方的细腻和北方的雄浑碰撞在一起,年轻诗人的创作灵感喷薄而发。4年间,他创作了数百首诗歌,刊发于《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诗人》、《天津青年诗选》、《富春江》等杂志、诗集。他加入学校党委宣传部外宣记者团和群英会朗诵组,大二时创办天津工业大学泮湖诗社,后担任校党委宣传部外宣记者团团长,再加入天津青年诗社,主编《泮湖诗钞》,编辑《钟音诗刊》,其间举办了个人诗歌朗诵会。

今年,浩风完成大学学业,毕业前夕出版了个人首部诗集《行走的风》。总计收录诗歌77首(组),均为现代诗。

这是富阳迄今所知的最年轻的诗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能出版一部诗集,达夫弄壹号论坛管理员、此次活动的组织者陈家农对此万分惊讶,在翻看浩风的诗集后,更是惊喜。“年轻人写诗容易停留在浪漫主义的抒情格调,但浩风的诗里有灵魂,有记忆,难能可贵。”

天津诗人孙玉田在序里评价道:“诗歌题材广泛而旷远,文本规范而完美,意象丰腴而溢满,语言鲜活而靓丽,风格俊秀而大气,空间晌亮而辽阔,意境深邃而独特。”

面对这么一部认认真真、潜心创作而成的诗集,达夫弄壹号文学论坛牵头举办了诗集首发朗诵仪式暨论坛中秋诗会,以此见证一颗年轻诗星的冉冉升起,也见证诗歌所赋予众生的自由之灵魂。

现场:

感恩家人感恩村庄

感恩土地

浩风的诗中大量的意象来自于村庄、土地、故乡、亲人。他说:“我从小长在村庄,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土地里埋葬着我的亲人们,我爱村庄,爱这片土地,难以割舍。创作时只是想把感情宣泄出来,让人共鸣,有所感悟。”

诗朗诵时,不少来宾选择了组诗《悼一个村庄的死亡》。它通过悼曾祖母、悼祖父、悼爱情、悼狗、悼村庄、悼自己等分题,名义上悼一个村庄的死亡,实质上是以审视批判的视野,揭示已经死亡或行将死亡的人性的本真,体现对当下处于死寂村庄的敏锐感觉。每一节都很浓缩,多则十几行,少则八九行,但内涵丰盈、唯美、深刻。如“从末代王朝踏来三寸金莲的女子/倒在春天的门槛外”(《悼曾祖母》);“贴着喜字的轿车连成串钻进了生活/两个人开始玩画人为牢的游戏”(《悼爱情》)。

 “悼”主题之外,来宾朗诵最多的是致母亲的诗。《三月,致母亲》让不少人深受感动。浩风摒弃了一贯来表现母亲相夫教子、田间地头、操劳一生的简单套路,而是采取有特殊对应物的立体方式来写,比如“江南,那个女子”、“母亲与雨”、“母亲和雪”、“母亲和诗”等,强化母爱的主题的同时,在艺术手法上做到特立独行、新颖别致。诗人钱旭君点评说:“浩风的诗折射出生命的情怀,切身体会到他的内心有巨大的力量。”

浩风邀请至亲来到首发式现场,他的父母、姑姑阿姨、舅舅叔伯,还有孩子们,也许他们从不读诗,却为浩风的成就倍感自豪。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深情朗诵哥哥的诗,全场洗耳恭听,内心里满是幸福和温暖。

杭州赶来的诗人游金深受触动,她说:“我从未置身于这样的诗会,它不再是小众的,而是人间烟火。”

浩风说:“我在天津举办个人诗歌朗诵会,参加各种活动,但家人没有机会看到。这次离家这么近,既是一次汇报,也是一次感恩的机会,希望他们为我而骄傲。”

如今浩风从事着与文学无关的工作,但他的生活从未远离诗歌,他依然为诗刊、校报做“网络”编辑,依然写诗供稿,他也在研究格律诗,为古诗词创作更上层楼而努力。“我是风之子/就是提笔瞬间/绕过手指,若有若无/的风”,诗歌永远不会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