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天津工业大学“双一流”建设,促进学校人工智能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学科间学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发展模式,天津工业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举办2021年天津工业大学信息学部-人工智能交叉学科论坛,诚邀各位老师参加!
会议时间:2021年7月10日(星期六)上午9:00
会议地点:人工智能学院4D322会议室
会议日程: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主持人 |
7月10日 | 9:00-9:05 | 刘义副校长代表科学技术研究院致辞 | 宋丽梅 |
9:05-9:10 | 姜勇副校长代表信息学部致辞 | ||
9:10-9:15 | 合影 |
| |
9:15-9:45 | 学术报告:三维智能视觉检测与机器人 报 告 人:宋丽梅 教授 | 陈炜 | |
9:45-10:15 | 学术报告:可穿戴传感器人体运动能量俘获自供电技术的研究 报 告 人:姚明辉 教授 | ||
10:15-10:45 | 学术报告:面向自动驾驶构建模型实现夜间交通雾霾图像的复原 报 告 人:汤春明 教授 | ||
10:45-11:15 | 学术报告:智能检测技术在复合材料寿命预测及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应用 报 告 人:张荣华 副教授 | ||
11:15-11:45 | 交流研讨 | ||
会议结束 |
会议联系人:杜娟娟 022-83955821,武志超 022-83955426
报告题目:三维智能视觉检测与机器人
报告人:宋丽梅 教授
报告摘要:三维智能视觉检测技术可以帮助机器人进行智能的检测、智能的识别、智能的定位、智能的跟踪以及智能的制造。本报告将介绍实验室自主开发的三维智能视觉检测设备以及在多个工业场景应用的案例,同时也将介绍实验室自主开发的智能人脸识别、手势识别、姿态识别、垃圾分类、人体三维扫描、动作捕捉、虚拟现实等人工智能相关设备。三维智能视觉检测技术与机器人结合最大的亮点是让机器人有了高精度的三维立体眼睛和大脑,免去人类为机器人编程的过程,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
报告题目:可穿戴传感器人体运动能量俘获自供电技术的研究
报告人:姚明辉 教授
报告摘要:可穿戴柔性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研究大都是关于柔性材料的研究,近几年逐渐融入了能量俘获和高效转换的研究。对能量俘获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该思想的初衷是为低功耗电子器件长期供能,不需要定期更换电池。而可穿戴传感器能耗通常在微瓦至毫瓦量级,因此,通过能量俘获技术可实现对其供电。所以,近年来可穿戴传感器自供电技术逐渐兴起,它能够推动人与可穿戴电子产品和自驱动产品的深度融合,引领技术革新并深刻改变人类社会。可穿戴传感器自供电技术的开发设计涉及到力学、机械、材料、电子、生命、纺织等诸多学科,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根据能源转换材料的不同,人体能量俘获的方式有运动俘能、摩擦俘能、静电俘能、热俘能和生化俘能。与人体的其它能源相比较,人体的运动能源最丰富、转换率最高。与机械能、风能、水波能等能量的俘获原理不同,人体运动能量俘获具有不同的采集原理、特点和应用范围。人体运动能量具有低频、周期性非谐波等特点。而传统的能量俘获器的振源具有高频、谐振等特点。因此传统的谐振俘能器无法与人体的低频运动相匹配,因此较难获得高效的能量俘获效率。所以可穿戴传感器自供电技术源于多学科领域交叉的共性难题是如何高效俘能,如何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报告题目:面向自动驾驶构建模型实现夜间交通雾霾图像的复原
报告人:汤春明 教授
报告摘要:对于白天雾霾图像,最常采用的复原方法是利用物理模型,即大气散射模型进行复原。由于该模型中的关键参数是针对太阳光照下的环境进行估计的,因此该模型对于夜间户外场景的去雾效果很不理想。我们从提取夜间雾霾交通视频中的车灯开始研究,到暗视野图像的整体复原,直至目前应用于夜间自动驾驶目标识别前的图像复原。现在自动驾驶技术在夜间与恶劣天候等能见度不良的环境下与日间的差距较大:日间自动驾驶系统已有Level 3的产品上市,研发中的技术更达Level 4~5;而夜间自动驾驶技术还在相当于Level 1的自动刹车。最大原因是夜间雾霾会对可见光图像中目标的检测和进一步识别带来很大的干扰。我们的研究从经典的模型参数预测到应用深度学习方法,以构建轻量型夜间去雾模型,缩短训练时间从而快速恢复图像/视频质量为目标,最终提高目标检测率,以解决自动驾驶领域非常迫切和急于解决的前沿问题。
报告题目:智能检测技术在复合材料寿命预测及风险评估过程中的应用
报告人:张荣华 副教授
报告摘要: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FRP)在大型基础设施主承力结构中的应用可显著减轻设备整体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然而,相比于传统金属材料,CFRP具有各向异性、异质性等特点,在循环载荷作用下其疲劳演化过程分布于不同几何尺度,导致其使用寿命的估算及在役期间的结构健康监测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瓶颈。采用具有非接触、低功耗、无辐射的电磁检测方法,设计并优化可分布于非平面结构的角度敏感电磁传感器阵列,通过构建采集数据在多物理表征层级的变分自编码模型,重建CFPR不同几何尺度的电磁特征映射,获取CFPR的疲劳演化过程并准确估计其剩余寿命,从而实现对CFRP主承力结构体在线健康监测和闭环健康管理。研究成果可有效降低在役CFRP主承力结构的安全风险,缩短CFRP结构件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促进其在国民经济相关领域更广泛应用。
(撰稿人:杜娟娟;审稿人:陈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