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丨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的三个着力点

发布者:胡敏发布时间:2024-09-23浏览次数:10



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的三个着力点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新时代十多年来,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精神追求必然也要与时俱进,方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足够的精神动力和支撑。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举措,也对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现代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推动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改进创新、提质增速,可以着重从三大方面持续发力。

加大党建引领力度 开创乡风文明建设新局面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新时代推动乡风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引导与扶持。但当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培育文明乡风方面仍存在引领力度不足、工作方式落后、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难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农村基层党组织对这一“铸魂”工程绝不可懈怠轻视,要不断加大党建引领力度,夯实农村思想阵地,完善农村文明治理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长久的精神动力。

首先,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以“千万工程”为指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改善村容村貌,创建美丽宜居乡村。深挖本土资源,整体谋划、协调推进,引入技术、人才、资金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带动乡村人文复苏,焕发乡村文明新生机。其次,要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党建+传统文化”“党建+红色文化”“党建+法治文化”等新模式,打造优秀文化示范点,把党建与乡村善治、政德教育紧密结合,以党建引领,以文化铸魂,为培树文明乡村注入新动能。最后,建全联动机制,增强党组织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和组织协调功能。通过村党支部并联党小组、党小组凝聚党员、党员带动群众,充分发挥联动效能,激发村民文化建设参与热情。同时将党员、志愿者和积极分子等组成服务队,共同助力乡村政策宣传、文艺汇演、环境整治、法律援助等活动的开展,共创文明和谐家园。

传承优秀乡村文化 赋予乡风文明建设深厚底蕴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根基,对涵养文明乡风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礼仪规矩等蕴含着先辈们的经验与智慧,在代代相传中滋润浸养着村民的精神世界,为新时代改进创新乡风文明实践提供了坚实根基。民俗民风、历史遗址、技艺方言等都是乡村特色文化的构成部分,对其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既能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赋予乡风文明建设深厚底蕴,也能极大增强村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与归属感,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人。要凝聚“新乡贤”群体的力量,增强农村文化道德秩序,宣传群众共同价值理念,弘扬修身齐家、勤劳淳朴、厚德立家的传统美德,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同时,培育挖掘当地乡村文化振兴带头人,引导广大村民积极投身于乡村文明实践活动,不仅要开展“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也要调动群众对赛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民间活动的参与热情,增强其主观动力,激发其创新活力,持续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家园。此外,大力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对于非遗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更要给予重点扶持,培养传承接班人,打造乡村特色文旅品牌,吸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另一方面,有效运用数字化手段拓宽乡村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创新表达方式,使其与现代社会融合对接。利用抖音、B站、微博等社交网络媒体展现乡村文化,讲好当地文化故事,助力文化产业发展。运用VRAR等技术打破空间限制,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增强其开放性、互动性,充分赋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的实施。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 焕发乡风文明建设新气象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新时代新征程,要不断推动乡村文明建设创新性发展,以移风易俗为重点,使其内化为农民群众构建和谐和美和睦乡村的思想观念,外化为创建美好生活的行动自觉,培养高素质农民,彰显新时代农村的精神风貌。

一要强化价值引领,培育文明风尚。坚持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宣传教育,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利用当下热门的短视频、音频等新技术新媒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融入乡村日常生活,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二要建立常态长效新机制。努力健全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机制,不断完善“喜事小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等标准规范,持续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展开专项治理,形成节俭适度、文明健康的时代新风。三要坚持典型引路,加强行动落实。发挥在村党员干部与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定期开展“党员先锋岗”“最美家庭”等各类评选活动,在榜样街道公开展示,强化正向引导。利用乡村文化礼堂、活动中心等综合性服务场所,普及科学知识,宣传优良家风家教,感染带动群众,营造文明和谐的乡村环境。

(作者为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2CKS00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