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姑爷”回 “娘家”

发布者:刘栋发布时间:2007-12-04浏览次数:258

八十年代初期暑假的一天,我校机织专业的越南留学生阮芳艳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一家三口要回纺院看看。我早些时候知道阮芳艳毕业以后与越南驻华大使馆的一秘结了婚,他爱人已升任驻华大使多年。

得知阮芳艳要回来的消息,我立刻向学校领导和外事办请示。我那年已经调到校化纤厂当厂长,当年我曾经在校长办公室任干事,负责留学生工作,当时的校长是张敬宽。校领导马上联系好贵宾宾馆、筹划接待日程安排,忙得手脚朝天。我校毕竟还是第一次接待一国的大使呀!

那一天,一辆大使馆的车停在校办公楼前。一位身穿半新西装、中等身材、眉清目秀的中年男子下了车。他用一口纯正的北京腔说:“我是学院的姑爷,我们回娘家来了。”阮芳艳身着越南传统真丝长袍,热情地一一介绍学校的领导、老师。大使伸直双臂,一边握手一边说:“谢谢你们,给我培养出一位好夫人”,“我们一家的幸福生活,与你们对阮芳艳的教育关系很大”。校领导接见他们时,大使反复地说:“我做梦都想陪着夫人来看看您们,但总是身不由己。今天终于来了,请原谅你们这个没见过面的傻姑爷吧”。真没有想到,大使这个中国通,连天津的方言土语、风俗习惯都一清二楚。

在安排他们的住处时,大使坚决不去住大宾馆,他说:“我现在的身份不是大使,是学校的姑爷,随便一点更好。”学校只好安排他们在学校招待所住下了。“阮芳艳来了”,消息很快传开,阮芳艳的同学、老师纷纷前来看望。大使是一个模范丈夫,和阮芳艳一起斟茶递水,问这问那、说说笑笑,像久别的亲人喜相逢。在“省亲”的过程中,大使特地看了学校的校舍,还拜访了市领导和去过越南的专家学者。

第二天,我陪大使一家游览市容。大使的十七岁的女儿高兴极了。在古文化街,她蹦蹦跳跳,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不够用了,看看这、问问那,当走到剪纸摊位前不动地方了,她选了好多中国的剪纸。我也选了一些剪纸送给她,其中有一幅“喜鹊登梅”的窗花。“喜鹊登梅”是中国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吉祥喜庆图案。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喜事的降临。她连连说:“谢谢叔叔”。还告诉我:过年时贴一部分,还会叫小姐妹们来看天津的艺术品。

中午,我带他们一家去吃天津包子。大使看到很多马路餐桌,就主动要求在路边用餐。他说中国改革开放太好了,我们从中国学到很多好政策。我们还很穷,在河内能吃到这样的午餐就不错了(指马路餐桌)。大使的女儿抢着说“狗不理”,我在北京听说过,都说好吃,可为什么叫“狗不理”呢?一盘盘小笼包上桌了,三鲜的、全素的、猪肉韭菜的,大家一边品尝,一边听厨师讲解,都说好吃极了。

下午,大使和阮芳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纺院,告别了他们的娘家。上车的时候,他们一直向校领导和大家挥手。车门关上了,他们还透过车窗挥手,想要把眼前的这一切留住。在回京的路上,大使女儿开玩笑地说:“叔叔,以后放假我还来,我还想吃‘狗不理’。”

天津工业大学 校友工作办公室